初審委員
 |
高文灝 (童書插畫作者)
從事教科書插圖製作多年,並於報章發表漫畫,作品分別在香港及法國出版。近年熱愛閱讀兒童圖畫書,2010年獲香港中文文學創作奬兒童圖畫故事組第一名。 |
|
|
|
|
|
 |
張煒森 (藝評人及策展人)
先後畢業於嶺南大學及香港中文大學,修讀文學與視覺文化研究。現專注藝評及藝術推廣工作,範疇包括當代文學與藝術、圖畫書等,亦為香港藝術發展局審批員。 |
|
|
|
|
|
 |
梁雅君(資深中文科及視覺藝術科教師)
喜歡與小孩子交朋友,並定期與他們舉行故事會。於報章分享閱讀心得,深信優質的圖畫書能夠啟迪心靈。 |
|
|
|
|
|
 |
霍玉英(香港兒童文學文化協會會長)
香港教育學院副教授,專注於兒童文學的教研工作,尤其是香港兒童文學的史料整理與研究,偶爾創作兒童文學。 |
|
|
|
|
|
 |
謝嘉莉(資深學校圖書館主任)
喜愛閱讀,致力在校園裡培訓伴讀大使,希望藉着與小朋友一起閱讀優秀的圖畫書,在他們身上播下愛閱讀的種子。曾擔任第一屆「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獎」初審與決審評審委員。 |
決審委員
 |
安可思Kathleen Ahrens
香港浸會大學教授、童書作家與插畫家協會(SCBWI)委員與其國際分會主席、香港人文學院(HKAH)院士 |
香港浸會大學教授,並兼任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主任。開授的課程包括:語言學、兒童文學、與創意寫作。她同時擔任童書作家與插畫家協會(Society of Children's Book Writers and Illustrators)委員與其國際分會主席。著有兩本雙語繪本《數數》和《耳朵聽見》,由新雅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出版。 她剛當選香港人文學院(Hong Kong Academy of the Humanities)院士並任該院理事。
 |
朱成梁(圖畫書創作者) |
1976畢業於南京藝術學院美術系油畫專業。在江蘇美術出版社從事編輯、書籍設計工作。1980年代開始插圖和圖畫書創作。插圖《一閃一閃的兔子燈》獲聯合國亞洲文化中心「野間」佳作獎;1985年參與由日本著名畫家安野光雅召集八國畫家聯手合作的圖畫書《世界的一天》;2009年圖畫書《團圓》獲首屆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獎首獎,英文版獲紐約時報2011年度10本最佳圖畫書,入選紐約公立圖書館2011年度100本兒童讀物。目前,《團圓》已出版中、英、美、法、韓、日等7個版本。2015年,再以《棉婆婆睡不著》獲第四屆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獎佳作。
 |
劉清彥 (圖畫書創作者、兒童文學翻譯及評論家) |
從高中開始跟小朋友說故事,期間不斷看見閱讀和故事對他們的思考啟發,也陪伴他們一起經歷生命的高山低谷,並且見證上帝翻轉他們人生的過程。雖然喜歡安靜的在房間裡閱讀、翻譯和創作,卻也必須經常出門到世界各地演講。近年開始努力將兒童文學與自己的傳播專業結合,主持了廣播和電視節目。
說了三十多年故事,翻譯了三百多本書,創作了近五十本書。得過「好書大家讀」二十年得獎總數翻譯者第一名、年度好書獎、豐子愷圖畫書獎、兩座金鐘獎。
 |
龍家昇 (兒童圖畫書創作者) |
成長於荷蘭的香港人,主修美術科。自小在荷蘭唸書並接觸兒童圖畫書,經常跟學校到美術館參觀,隨即對繪畫產生濃厚的興趣,其後選讀美術科,希望畢業後從事有關繪畫的工作。
2003年,獲荷蘭舉辦的兒童圖畫書大賽冠軍。定居比利時後,與歐洲當地的出版社合作,創作兒童繪本,作品包括:Waar is Papa?、Max is niet moe!、Olifantje is verlegen、Hoe Het Niet Moet Worden Gevonden。此外,與比利時著名女作家布莉姬特‧敏娜(Brigitte Minne)合作,推出繪本系列,包括:Lizzy Wil Danssen、Lizzy Leert Zwemmen及Lizzy Leert Fietsen。
 |
霍玉英 (香港兒童文學文化協會會長、香港教學育學 院副教授)
|
香港中文大學哲學博士、香港教育學院副教授。專注於兒童文學的教研工作,尤其是香港兒童文學的史料整理與研究,偶爾從事兒童文學創作。近年致力推廣兒童圖畫書的創作與閱讀推廣,2011年,創立香港兒童文學文化協會,期以交流互動的平台,集合願意為兒童服務的力量。現為香港兒童文學文化協會會長和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獎顧問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