 |
新成員來到原本「一家三口」的小家庭,一向備受寵愛的貓咪,因為家人忙於照顧新生嬰兒而被冷落了!然而,貓咪沒有抱怨,並努力適應新生活,尋找自己的位置。隨著新成員慢慢長大,貓咪的生活再次熱鬧起來。故事從貓咪的角度,以淡雅的筆觸,描繪出真摰的情感。 |
《等待》 |
|
|
|
 |
從小與畫筆為伴,大學修讀設計期間,鍾情手繪製作,為日後的插畫工作奠定基礎。畢業後,在出版社任職設計師兼插畫師,受工作環境薰陶,萌生創作圖畫書的念頭,並踏上自由插畫師之路。其後,在香港教育學院進修兒童文學碩士課程,進入欣賞圖畫書的大門,並沉醉於圖畫書中美妙的圖像語言。從此,與創作及研究圖畫書的世界為伴,並樂此不疲。 |
高佩聰/文圖 |
評審評語
這是家貓期盼小寶寶誕生當他的玩伴的故事。故事結構完整、並將有限的空間發揮得淋漓盡致。舉例來說,本書的蝴蝶頁就以一封給寶寶的信展開故事的序幕,再以貓與寶寶的照片拼貼成一個巧妙的後記。正文中的插畫不過輕輕數筆,就營造出一種採訪紀實的味道。書中運用的文字精簡,有時文字與畫面有所落差,卻也因此產生了趣味。比方說,文字中提到「等待你給我餵食」,而圖片中出現的,是寶寶在廚房將貓食灑落一地。在視角、故事的流暢度與插畫中有些許可以改進的地方。視角建議維持在貓的觀點,而非轉成「我們」的觀點。另外,故事若能納入更多表達貓與小孩間的溫情與滿足的時刻,則能讓讀者在情感上得到共鳴。貓應該要得到他所想要的,也就是孩子的愛,而我們身為讀者應該要能從他們的臉上看到那份情感,而不是在書末看到孩子抓住貓尾巴的畫面。最後,寶寶在簡練的數筆之中,以大而可愛的頭呈現在畫面上,但會讓人以為寶寶是本書的主角。簡單的輪廓與獨具特色的貓臉較能讓讀者與貓產生共鳴。總而言之,本書的插畫極具潛力,這位插畫家在書中的穩定表現可圈可點。(安可思)
這個故事由一隻家貓的觀點敘述,表達貓期待親近主人的新生嬰兒,建立親密情感的過程,題材很有新意。作者顯然對於貓和嬰兒觀察入微、認識深刻,同時對於圖畫書文圖共同敘事的技巧運用自如;因此刻意採用文圖相悖的手法,藉著文字第一人稱敘述,與圖畫全知觀點的不相符合,巧妙呈現貓的癡心期待與新生兒矇懂認知間的巨大落差。
作者用鉛筆速寫畫出一幅幅居家生活場景,彷彿一本家庭相簿中的照片,記錄著嬰兒的成長變化,也記錄著貓與小孩的互動。速寫的線條不僅掌握了人物與動物形體、靜態與動態的肢體動作,更捕捉了細微的表情,看似自由簡略,實際上刻畫得既準確又鮮活。如果線條嘗試套用較溫暖的色系,配合不同的紙質或底色,效果應該還會更好。
就整本書的設計來看,封面、前後扉頁、封底都呼應著小孩與貓的關係,緊緊扣住主題。而附加在前的〈媽媽的話〉和書後的集錦照片可以重新策劃安排,讓前後留白增加,減緩節奏。此外,故事收尾有些突然,雖然表達出貓對幼兒的期待仍在進行,但對讀者來說,有種才開始領略情節之趣,故事就嘎然終止的感覺,作者不妨增加篇幅,讓起承轉合更為完整。(宋珮) 
|